广西大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(开放注册)
搜索
大学论坛大全
查看: 514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慎言“网络暴民”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06-5-4 19:45:0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、“虐猫案”、“韩白之争”等多次。网络“风潮”经传统媒介传递,对全社会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。于是,看不惯某些网络言论(行为)的人们,忍不住要对网络和网民发出批判的声音了。这种批判(中性的非“文革”语义的),如果是旨在兴利除弊的忠告和警醒,可收曲突徙薪防范未然或剔疽消痈扶正祛邪之效,是应当肯定的;如果激愤太甚,指斥过火,适得其反徒惹被批者反感,亦自伤情志,于事无补。
  最近,“反思”网络言论、网络事件的报刊文章不少。4月17日出版的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封面专题是《博客病了》。一组7篇文章,首篇是《博客如何成了垃圾场?》;主打文章是《网络的自由幻象》;最后一篇是以台湾同胞为“前车之鉴”的《从“全民开讲”到“乱民全讲”》。专题文章的报道与分析不能说没有根据和道理,心忧天下之心够“长”的了,而出语就更是够“重”的了:中国可能出现一伙“乱民”!
  而4月17日出版的《三联生活周刊》封面专题干脆就叫《网络暴民》,讨伐之意跃然纸上。封面人物构图摹仿红卫兵造型,不过他们“造反”用的武器是鼠标、键盘还有一本啥东西。
  我理解媒体的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,但这样夸张的用语是否太过了?“三联”周刊这个专题以“韩白之争”为主要的分析材料。莫非杂志的这些文章和用语正如对白烨讲粗口的韩寒所言,“其实这就是个游戏,许多参与的人根本就是把它当作获得快乐的渠道,所以别太当真”,而我则属于总想“严肃讨论问题”的“老一代”?其实,在我看来,韩白之争中,韩寒的话就其内容来说大多是相当严肃的,不该之处在于把粗野当真率有趣,而白烨的“文坛”论实质上是无聊的。
  无论如何,对“网络暴民”、“乱民”之类的称谓,我是颇不以为然的。套用一个传统说法,网络无疑在中国是“新生事物”,方兴未艾之时难免泥沙俱下、鱼龙混杂,只能在发展中走向规范和有序,我们应当多讲兴利除弊,慎言斗争色彩颇重的“除暴安良”。
  如果是窃取公私钱财、诈骗、做色情交易、泄露国家机密和公民隐私、造谣诬蔑侮辱公民人格等等刑事犯罪,无论是否利用网络这种工具,都可以说是犯罪分子;即使犯罪分子,若不用暴力、不以反社会反国家政权为目的,也不宜统称“暴民”、“乱民”。而在言论自由的范围内,即便用语不文明不道德,那也还是一个批评教育的问题,更不能动辄将人打入“暴民”之列。倘若没有这样的宽容(不等于无原则纵容)态度,中国不仅发展不了互联网技术,而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力量来建设和谐社会也将是一句空话。须知,在虚拟网络上扔“板砖”、喷“口水”与在现实生活中闹事、施暴,是不能混为一谈的。我猜想,“网络暴民”这样的语词,大约来源于“多数人的暴政”、“暴民专制”之类对“大民主”的担忧。但是轻易给人家戴上“暴民”的荆冠,难道不正是一种语言暴力吗?
  应当承认,作为“文革”遗风的红卫兵思维和大批判语言,以及更早的鲁迅所批评的“水浒气”(江湖流民的暴戾)在中国远未消失,而今利用互联网造谣生事诋毁人又成本极低,制造网络事件容易赚眼球捞名利,起哄发泄可获得某种变态的快感……所以,我们要规范要自律要提倡网络文明。但这一切,都不能构成从整体上贬低网络和网民的理由。毕竟,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现代化潮流,它为普通人提供了参与公共表达的平台,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往空间。
  在这个问题上,我觉得一些专家学者和文化人远不如有识见的官员开明。据新华社4月18日电,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“非煤矿山、危化品、烟花爆竹领域推进安全生产许可及整顿关闭工作视频会议”上说,“现在开始,凡是媒体、互联网曝光的安全事故,安监系统都有责任查清”。李毅中对网络信息的高度重视不为无因。让1亿网民都成为安监局的“卧底”,随时可以举报安全隐患,这种力量是哪个地方官员和老板能压制住的?我们忘不了,南丹矿难最先就是网上披露的。
  网络不过是技术工具,即便如水如火,为祸为福也事在人为,看我们有无兴利除弊的能力。古语云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”,不慌不惧,趋避有道的自信我们应当具备。(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(开放注册)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71237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:7123767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广西大学论坛 ( 琼ICP备10001196号-2 )

GMT+8, 2024-4-19 18:51 , Processed in 0.086138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